道路以目

  • 史书记载:《史记·周本纪》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 白话翻译

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家里的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在暗地里说厉王的不是。大臣召公将这一切告诉厉王,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您暴虐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督说谤言的人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只要卫国的巫师将谤言的人发现了告诉厉王,厉王就把谤人立即杀掉。(于是)百姓都不敢开口说话了,议论的人少了,路上相见也只是彼此交换眼色示意而已。
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对召公说:“我能够消除谤言了,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使百姓)都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只是堵住百姓的口啊。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预防河水泛滥堵住水流还要重要。河流堵塞水蓄积多了,一旦决口使堤坝崩溃,一定会伤害好多人,(钳制言论)不让民众说话,道理也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开通河道使水流通畅,用疏导的方法使水流入大海;治理国家民众的人也应该放开他们,让百姓讲话,评论政事得失。像这样的话,天子处理政事治理国政时,使公卿和列士可要进献讽谏朝政得失的诗歌篇章;肓人乐师要进献反映民情的歌声乐曲;史官要进献可资借鉴的史书;乐师之长要献箴戒之言规劝天子,由一些盲乐师朗读公卿列士所献的诗,由另一些盲乐师诵读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百姓没有机会见到国君,因此他们把对政事的意见间接地传达给国君知道。亲近的大臣要尽规劝国君的责任。和国君同宗的大臣要弥补国君的过失和监督国君的行为。乐师和史官要用乐曲和史书来对国君进行教诲。朝中元老们要整理朝政经常告诫,使国君处理政事可以仔细考虑,使自己的处理与常理不相违背,事情做起来会很顺当没有错误。百姓的嘴巴就像土地上的山和河流,钱财从口中出现就像土地上可以生产出有各种各样的东西,百姓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饶田沃野,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人们衣食的资源才从此而生。由于百姓用口发表言论,民众把话从嘴里说出来了,国家政事的那些是好那些是坏就可以从他们的言论中得到体现看的出来了。推行百姓认为是好的,防范百姓认为是坏的。就如同土地能出财物器具衣服粮食一样,民众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百姓发表的言论是考虑成熟后自然的流露。如果堵塞了百姓的口封闭他们的嘴巴,会有多少人赞同呢,又能维持多久呢?
厉王不听大臣召公的劝导,从这以后百姓再也不敢说话了。三年后,百姓们就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被国人流放到了彘地,被迫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