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体的白话怒吼与古典诗词的形象抒情

序:本文无意于争论“咆哮体”与“古典诗词”的高低,正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般,有人喜欢高雅的“阳春白雪”,有人喜欢偏低俗的“下里巴人”。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乱世造英雄,治世养平庸”,时代使然,形势使然,历史的必然。文学的多元化,好比生物的多样性。

  1. 咆哮体中的白话怒吼

  2. 咆哮体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抒发强烈感情的方式。作者多以连续的感叹号“!!!”、反复的“伤不起”、反复及连续的“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啊”等来表达强烈的感情。
    咆哮体中这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很类似于大街上两个人对骂时的语言。其优点是直白易懂、感情强烈,颇有煽风点火之势;缺点则是类似于呆板的说教,空洞无力,毫无美感可言。

    感情这东西,不受时代局限,超越社会阶层。现代都市人有的情感,古典文人雅士也会有。那么古代的诗人、词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呢?

  3.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抒情

  4. 说起古典诗词中的形象抒情,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李后主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如果采用“咆哮体”的方式,恐怕就是“愁!愁啊!愁啊!愁得没法再愁了!!!”。而李煜则巧妙得把不可见的“愁情”用“渐长而源源不断的春水”展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与此类似、但抒发喜悦之情的则是李白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不是直白的说“我和汪伦的感情深呀!深得没法再深了!!!”,而是形象得说两个的人的感情比深千尺的桃花潭的潭水还要深,由此可见其交情绝非一般。现在我们说两个人的友情深厚,常常用“铁”字来形容,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外一个经典的形象抒情的例子便是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的愁思到底如何?如果你经历过“杨絮四处飞扬,躲都躲不开”的情景,如果你有过梅雨时节“无处不在的阴潮”的体会,还需要更多的解释吗?贺铸因此句而获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这种把情感形象化的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可谓比比皆是,有兴趣的可以在阅读古诗词时留意一下。下面是从《女聊斋志异》之《小青传》中两首绝句的摘录,供大家赏玩: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妾映镜中花映水,不知愁思落谁多?”

  5. 参考资料

  6. 《诗词例话》,周振甫(著),修辞篇,比喻之一。
    《女聊斋志异》,卷三之“小青传”。

  7. 文中提到的诗词

  8. 咆哮体之生物篇:
    http://sns.qzone.qq.com/cgi-bin/qzshare/cgi_qzshareget_onedetail?uin=271244395&itemid=1303306157&spaceuin=0&cginame=cgi_qzsharegetlist
    http://hi.baidu.com/%CF%C4%C2%E5%D6%AE%C4%AC/blog/item/ad8a98ef241edcc7d439c94e.html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女聊斋志异》,《小青传》,绝句之二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女聊斋志异》,《小青传》,绝句之七
    脉脉溶溶艳艳波,芙蓉睡醒欲如何?
    妾映镜中花映水,不知愁思落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