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节奏。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所里组织了红歌比赛,我们实验室的参赛歌曲之一是《黄河大合唱》。听过《黄河大合唱》的都知道中间有一部分是二声步(或者:二重唱;五音不全,对音乐一窍不通,不知道正确的学名叫啥)。我们的安排是女生比男生快几个节拍,在实际排练的时候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因为节奏的不同步,男生会不自觉得去追赶女生,甚至直接“叛变投敌”到女生的节奏中去了。也许是女生的音调比较高,每次都是男生的节奏被女生干扰,而不是反过来。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逝去的武林》中看到的一句话。
武术之节奏。“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了,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地一学你,就败了。模仿是人的天性,养狗的人像自己的狗,养猫的人像自己的猫,张三总和李四聊天,最后张三脸上出现了李四的表情,李四带上了张三的小动作,都是不自觉地模仿。比武时,情急之下,人的精神动作都更容易失控,一受惊,就模仿对手了。”——《逝去的武林》
诗词之节奏。诗词也有自己的节奏理论,详见王力《诗词格律》第四章“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诗词本身(特别是近体诗,古典诗歌的分类)的外在格式比较“规矩”,所以在内部就要错落有致,才能获得极高的美感而又不会呆板乏味。此处以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来进行说明。一般来说,律诗的颔联和颈联都是需要对仗的(凡事都有例外,丰富多彩的诗体),这时候如果颔联和颈联采用同样的节奏,这首诗就会显得比较呆板。一般来说,都会在工整的对仗下采用参差的节奏,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除了大的节奏的变化以外,有时也会采用一些语法结构的变化,如:形容词+名词变化为动词+宾语。这个话题比较大,对诗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些资料、慢慢体会。上面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说诗词的节奏,如果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当写完颔联之后,颈联很容易就会“继承”颔联的节奏,使得两联节奏相同而失去诗词的变化。(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反正我自己写诗的时候经常会这样,也许是自己水平太低的原因。)好比唱歌或者比武时受别人的干扰而失去自己的节奏一般。
生活之节奏。从大学过来的人都知道,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晚睡晚起(参看校园三景(长篇排律,并序补注)第二联,注意:我写的是普遍现象而不是我自己)。此外,还有一小部分人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这一小部分人,来到上海之后是否还能抵抗干扰,坚持自己的“原则”呢?我认识的几个朋友中,大学时还算是早睡早起,但来到上海一段时间之后,明显节奏被干扰,直接变成了“夜猫子”。而我自己,来到上海已经接近四年了,却依然还是坚持(大部分时间)晚上10:30左右睡觉、早晨6:30左右起床。正因为这种节奏的冲突(外加其他种种原因,参看:来到上海才“明白”……),导致我一直无法融入上海而渐渐产生敌视,好想早点离开上海呀。对于生活的节奏,不知道是“随波逐流”的好,还是“我行我素”的好?
附:
《逝去的武林》,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2月第1版
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了,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地一学你,就败了。模仿是人的天性,养狗的人像自己的狗,养猫的人像自己的猫,张三总和李四聊天,最后张三脸上出现了李四的表情,李四带上了张三的小动作,都是不自觉地模仿。比武时,情急之下,人的精神动作都更容易失控,一受惊,就模仿对手了。
电视里猎豹追羚羊,猎豹受羚羊影响,随着羚羊的步子跑了,便永远追不上了。比武的情景很像拍花子(诱拐儿童的迷魂术),太容易脑子迷了,脑子一迷,就跟小孩似的,随着坏人走了,受对手控制了。就看你能不能让别人模仿你了,练形意的要有自己一套,不去希罕别人。
强,指的是能有自己的节奏,这种节奏不是跳舞般外露,而是潜在的。劈拳是形意头一个功,从开始便要练这种潜在的节奏。
这种潜在的节奏,是从呼吸里出来的,要以步法练呼吸。形意拳是歪理,处处和别人相反,别家练拳是“外向”的,形意练拳是“内向”的。
别家打拳,出拳时使劲,呼气越猛出拳越猛。而形意不练呼,要练吸。出拳时不使劲,很轻很缓地比划出去就行了,这样的动作,必然令呼气很轻很缓。而在收拳时,要使劲,吸得猛一点。用动作的“轻出重收”,来自然造成呼吸的“轻呼重吸,长呼短吸”。
这是以动作来改呼吸,主要由腿来完成。劈拳是只进不退的,腿上的“轻出重收”,体现在收拳时腿部让人看不出来的后颤上,劲收腿不收。
——第53页,“总为从前作诗苦”
练法和打法往往是反的,练的东西,在打时呈现出来一种反面效果,真是恰到好处。按照“轻出重收”来练五行拳,你就有了自己的节奏,五行拳是一个动作一条直线地打下去,无限重复,不是为了“一招熟”,是为了练那个潜在的节奏,有了节奏,人才会越来越强。
——第54页,“总为从前作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