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势梅花桩

  • 梅花桩简介

梅花拳是广泛流传于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的著名拳种。因古时练功者常在百余根桩上习练,其套路动作左右对称,宛如盛开之梅花,故称“干支五势梅花桩”。到近代,移至地上练功,故又称“落地梅花拳”。 它是昆仑派的基本拳法之一,是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一种拳术。其精髓在于集中了佛、道、儒三家学派之精义和周易之理,技击以孙子兵法为谋略;以文场指导武场,讲究修身养性,一招一式中孕育着动静之道,刚柔之术;闪展腾挪之中显现着造化之功,自然之理。

  • 基本内容

梅花桩的基本内容包括架子、器械、成拳、拧拳等。

架子是梅花桩拳的基本功,包含桩步五势和行步三法。架子中桩步为静,行步为动。桩步练全身之气,行步练行动之迅速。

梅花拳器械众多,以棋盘大枪为帅,春秋大刀为先锋,除刀、枪、剑、戟、斧、钺、钩、杈之外还有许多稀有兵器,如:风火轮、护身披、落子枪、等等,可谓长短杂陈,奇正并有。

成拳的练法在形式上都是些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招式,引进落空,闪化即打,有着明显的“技击制敌”的意义,可以在实战中使用。

拧拳则无定手定步,练功者无拘无束,出手引手、见手使手、察敌人之来势,审敌人之长短,见劲使劲借他劲,彼动我亦动,占其行气,出其不意达到神化境界。

  • 特色与功能

梅花桩拳是古代文武双全的大将们练的拳法,它突出的特点是“文武合一”。梅拳弟子们练拳的同时,必须还要学习深奥的拳理和文理。所谓文理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佛、道、儒三家学说的精义,周易的神奇变化和孙子兵法的谋略。因此,自古以来老百姓就称梅花拳为“文武大法”,是一门“培养大将之才的学问”。梅花拳文武兼修,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具有修身养性、技击制敌、治病救人、传播文化四大大功能。

梅花桩拳注重练形、练气、练神。通过梅花拳锻练可使人身体健康、气血顺畅,精力充沛、头脑轻灵,神清气爽。久练之后也可改变人的性格,开发人的智慧,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即“练气血养精神心胸开阔,心中和养六腑益寿延年”。

2006年,梅花桩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具有以武治心的功能,在社会各阶层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 授艺恩师

我们的恩师是山东大学数学系燕子杰教授(著名武术家、学者)。